台灣的建築系訓練裡,似乎存有濃濃的反商情結,
東海大學的季鐵男先生甚至發表過專文認為台灣的建築設計品質被商業環境壓制(註一),
商業的追求利潤本質或許使台灣無法培養出世界級的大師,
但是生在這塊土地,除了想發揮滿腹的理想,身為建築人還是得混口飯吃,
由其台灣的建築師高考及格人數和市場胃納量相比,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該死的台北資訊月和非凡財經台,激起我一波又一波的慾望!
APPLE的IPHONE3G、HTC的500萬畫素相機手機、52"電漿電視、ASUS EeePC、SONY VAIO Z系列、有P2P功能的最新款的IP分享器.....
阿...我的理智被越衝越遠了!!
我的經濟學機會成本的教訓通通被淹沒了,
好想滿足我這無邊無際的慾望,讓我一次爽個夠,敗家拜到死吧!!!!!!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到台北豪宅價格鬆動崩跌
LONDON也是一樣
看來這波景氣衰退
對有錢人和沒錢人的衝擊差不多
只是有錢人是少花錢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然看到了完全不懂的新聞,
當作自己補充自己資訊。
等我懂的時候再來討論討論。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30/4/1abkn.html
交屋潮來了! 建商3絕招自救(更新日期:2008/11/30 04:33 蔡惠芳/台北報導)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這兩年給人普遍印象的三大賺錢產業:晶圓、TFT及鋼鐵。這三大產業的龍頭台積電、友達及中鋼打著企業責任的大旗,用力宣傳該公司新的不動產資本投資響應當今最夯的概念:環保節能減廢健康的趨勢。這件事讓我思考這些企業真的是為了地球環保及企業印象而將他的廠房辦公室採用綠建築設計嗎?個人抱持著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個人認為這些廠商會採用較高甚至是最高標準的綠建築規範來做設計,其設計標準遠遠超過法規的規定,並不是為了提升企業形象來採用這些設計。相對的,應該是經濟上(財務上)的回饋,讓這些公司有動機(incentive)採用這些高標準的設計。

從台灣建築產業的分工下,可概分為起造人(Developer)、設計監造人(Architect)、承造人(Constructor)及使用者(End User),其中起造人、設計監造人及承造人對於建築專案的企劃至完成具有完全的決定力,假借80/20法則來解釋建築生命週期,一棟建築物80%的終身使用命運(50年)就決定在這短短的前20%的階段。在一般台灣建設住宅投資建設後出售的投資案件下,因為推案壓力及需要快速去化已增進資金周轉的本質下,基本上不會從整體生命週期考量投資效益,所以他也沒有經濟上的誘因來進行高標準的設計,而起造人僅僅按圖施工盡力控制成本,所以也沒誘因採用高標準綠建築設計,建築師雖具有高度理想性會願意採用高標準設計,但是一來囿於起造人可能不願投資,二來也缺乏將此高標準的設計轉換成經濟上的量化評估提供給業主,故這三行為人的總體行為就會導致好的綠建築設計難產。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在台灣不動產界的大教授說台北的住宅價格還有三成的降價空間之後,UK的不動產傳來新消息:在達到下跌深度超過40年以來的紀錄後(註1),UK的住宅下跌速度逐漸趨緩,FT發表這個月的UK住宅的下跌比率來到了0.4%(註2),這是否暗指UK的住宅售價已經來到了底部了呢?還是因為不斷調降的利率,讓投資者和持有者繼續撐住延長痛苦期呢???

 

參考資料:

註1:居然一時找不到

註2: http://www.ft.com/cms/s/a73d8696-bc58-11dd-9efc-0000779fd18c,dwp_uuid=b323d604-11d6-11dd-9b49-0000779fd2ac,Authorised=false.html?_i_location=http://www.ft.com/cms/s/0/a73d8696-bc58-11dd-9efc-0000779fd18c,dwp_uuid%3Db323d604-11d6-11dd-9b49-0000779fd2ac.html&_i_referer=http://www.ft.com/ukhouseprices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到了台灣高鐵的兩個新聞,讓我關心了一下。
畢竟PPP是我在UCL最有興趣的項目,
以英國PPP的經驗,若PPP要refinance,其要求的required rate of return會比第一次的還要高很多,
以我的印象,好像refinance的要求會到20%~25%,
所以不知道這次高鐵增資,其參予增資的股東會要求多少的投資報酬率。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在電視訪談中表示
台北市不動產現在要以收益的觀念來尋找標地
比如說,如果是投資住宅,其收益率達4%,商用不動產投資收益率達6%,就應該進場。
至於價格是否落底,必須觀察價格是否破壞,
比如說 金拍銀拍法拍大量出現,這表示接近底部了。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營建環境五周見聞錄
自2007年8月緊急出發前往英倫進修一年,這一年的經濟時勢變化之詭譎激烈,令人瞠目結舌。本次回台,從台北到台南四處與業界先進閒聊,收穫頗豐,趁記憶消失前,將之記錄下來:
1.房地產急凍,對於其產業影響:
從投資開發的角度,房地產投資可概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建後隨即銷售或買賣價差,另一類就是建後或買後出租,以租金收益獲利。建後隨即銷售獲利是台灣一般建商的經營模式,也有很多個人投資者以房屋價差買賣來進行,從該產品概略可分為預售屋、新成屋及中古屋。
根據於建築業最高官方之某研究組長認為,本波房地產急凍,似乎對預售屋會造成最快速的影響,這會導致預售屋的推案量減少,至於新成屋則需時間及價格來決定去化的速度 (w,2008)。另外根據新竹地區建商表示,新竹地區的房地產的市場冷卻速度極端驚人,大約在十月上旬該公司的約近120戶的推案尚能於二周內Clean;但是約到十月中旬,人氣突然退潮,就算有看屋客上門,也是背上背著算盤,準備來大砍價的‧另外到了台南,同樣的,建商推案如同北部的情形一致,建商皆在觀察市場,不願貿然推案,台南一建商表示他已經完成的新成屋裡,約有55戶仍待去化銷售(2008.11.4)‧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eptember 14

國際油價走勢觀察記錄

今年世界經濟殺聲隆隆,於是小小的關心一下,兩大摜殺世界經濟力量的其中一支: 國際原油價格。

國際原油走勢圖-20070101-20080914這張走勢圖是英國Brent Crude Oil自2007年至今以來的走勢圖。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自2007年年初的55美元一桶的價格,開始急漲至2008年7月至最高點,每桶約150美元。(資料來源:http://news.chemnet.com/tag/d----1--1.html)這驚人的漲幅,果然帶來各家賣油的公司鉅額的利益。比如說,BP第一季獲利比起去年同期多了63% (CNN: http://edition.cnn.com/2008/BUSINESS/04/29/britishpetroleum.profit.ap/)。

有人賺大錢,就有人倒大楣。航空慘業大概是這波衝擊的第一個倒楣鬼,個人也被波及到。香港的甘泉航空(OASIS)就在我從台灣準備去倫敦的前兩天宣布倒閉。害我付出更高額的成本去買機票,超氣的!!!!

這油價漲,也讓各行各業都成本上升,因為交通運輸成本等都上升,電力中的燃油和燃天然氣發電也成本大幅上漲。油電雙漲,就會讓百物上漲。在UK,雞胸肉居然漲了43%左右(BBChttp://news.bbc.co.uk/2/hi/business/7597703.stm)。這可是恐怖的漲幅阿!!!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DF居然宣布調漲電費17%,瓦斯調漲22%,
這種價格漲幅真的是嚇死人了!!!

除了EDF之外,BRITISH GAS也調了35%
看來要住在倫敦越來越辛苦了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年房價跌幅創1991年至今以來最大一次(UK house price fall 'at a record' )
英國全國平均房價為£169,316(OS : 這是啥單位??,沒比較基準沒意義阿!!!),比起去年將近跌掉£150,000.
跌幅將近8.1%;另外住宅建造商預測在ENGLAND以及WALES地區今年新建的房屋也會創1924年以來的新低。
由於未來景氣仍舊低迷,這波房價要快速回復恐怕短時間內不會發生。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油價以及糧食價格雙漲
受到美國次級房貸房貸影響 歐美各國以及以美國為輸出國的國家景氣都有受到牽連而衰退
可是市場就是 有人虧錢 就有人賺錢 那到底誰走賺錢呢?
以英國經驗,本波經濟狀態下,有賺錢的行業如下(持續更新):
1. 腳踏車行業: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看到理財周刊的報導,個人深深的不予認同,可能這是因為這是本財務的雜誌,所以基本上以資金面切入。從資金面來看,豐沛的資金的確可以透過併購快速的攻城掠地,但是透過併購所得到的競爭優勢,是併購當時的競爭優勢,並不代表未來的競爭的優勢。這也就是說,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是否會因為中國資金豐沛大量併購外國優秀企業而勝過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有待商榷。以中國聯想併購IBM的THINKPAD系列為例,聯想或許得到了THINKPAD的品牌及通路,但是市場是否因此更大?技術更精良?答案我想大家應該有定見。我以台灣ASUS及ACER兩家的產品水準來做比較,應該可以看出端倪。其次,併購的資金是否得以永續也是個問題,在日本經濟最強盛的時候,也是到處併購美國的企業及購買美國的房地產,這是否可以讓日本企業長久繁盛?

台灣產業要克服升級的瓶頸或條件以取得競爭優勢,以併購的方式處理並不是最佳辦法。以併購取得的產業及通路,是短暫的,技術的移轉及人才保留到組織整合也需要時間,成效也不容易彰顯,以HP併購COMPAQ就窺見一般。併購,就像是九陰百骨爪,速成但不扎實;短期效果驚人,卻無法精進。

對於台灣產業如何面對全球化的快速變遷及中國的崛起,個人有四點看法: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次級房貸源自於在2007年以前美國不動產價格持續上升,尤其是住宅類不動產,因為不動產價格越高,可向銀行借貸的金額越多,讓銀行借貸給貸款戶的信用擴張,但是由於美國聯邦銀行逐次調高利率,產生了兩大副作用,一方面是從House holder或消費者來看,高利率導致原本還款能力較差的次級房貸客戶無法還款於是擺爛,這開始造成美國金融業收益受損,銀行在收益受損後嚴謹審核放款條件,這又導致市場上的現金流量萎縮,進而影響其他行業,尤其反應在一般消費(Retail),根據MV=PQ理論,這種信用緊縮的狀態讓百業蕭條。另一方面,利率調升對於投資者而言,他的投資機會成本上升,投資者會根據投資可能的獲利回報重新評估投資標的。美國的整體經濟在這波次級房貸虧損衝擊下,開始衰退。
次級房貸衝擊擴散至全世界的原因,主要是美國的銀行將房貸的債權轉換債券,然後當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出售。為何房貸也能賣呢?觀念源自於這債具有固定收益的性質,透過購買價格和固定現金流就可以知道投資收益(PS:債的收益觀念還要加強喔!!!)。根據相關報導,次級房貸的投資報酬相對高而風險低,所以很多投資銀行、避險基金等機構都有購買;而且部分次級房貸的債券被重新打包成其他投資金融商品,賣給全世界的各種金融或投資機構。以美國玉米當作觀念範例,如果美國玉米(次級房貸)採收後,部分玉米被做成罐頭出售到全世界,有些玉米做成玉米粉或部分玉米粉再加工做成墨西科玉米片多粒多姿再賣給全世界,一但這些玉米有毒,全世界的人就中招狂瀉一通啦。

 

傳統房屋貸款和次級房貸模型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