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建築系訓練裡,似乎存有濃濃的反商情結,
東海大學的季鐵男先生甚至發表過專文認為台灣的建築設計品質被商業環境壓制(註一),
商業的追求利潤本質或許使台灣無法培養出世界級的大師,
但是生在這塊土地,除了想發揮滿腹的理想,身為建築人還是得混口飯吃,
由其台灣的建築師高考及格人數和市場胃納量相比,
要像上一代的建築師口袋麥克麥克幾乎已不可能了,
因此,各各想出來闖天下的建築師應該思考事務所的市場所在,
傳統的事務所經營模式似乎已不太適用。
想狂蒐新建類型的也很有挑戰性。 

從台北一路工作到台南、高雄,發現台灣有相當程度的城鄉發展差異,
以Taipei City和Tainan County為例,
高都市化的台北市和富有農村風貌的台南縣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在這樣的差異下,就已設計為業的建築師除了要有心理準備設計的建築物的型態有異之外,
在事務所經營策略有啥不同呢?

個人觀察的心得,高都市化的台北市的建築師有兩大方向的市場可以努力,
第一是都市更新,第二是往使用許可包括變更使用及室內設計及裝修許可努力。
根據土地經濟學,土地使用集約度和地價有關,所以在一地難求地價又高的台北市中心,
都市更新應該是理所當然的方向,不過我想市場量應該還是小,
而如此密集的居住密度當然提供了龐大的變更使用市場及室內設計市場,
只是都市更新藍海幾乎已被寡佔,而室內設計則是紅海市場,
經營還是辛苦,不過至少還有奶喝!

反觀在其他都市化程度較低的地區,像台北縣的金山、貢寮或台南縣這種鄉下地方,
根本別想談做都市更新業務,
建築師的市場切入點在哪裡呢? 我想市場可能已經不是傳統的建築物設計了,
或許,景觀建築的方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也不算是一個新興市場了,只是他尚未實施技師簽證制度,
在設計競爭下,土木結構等未經美學訓練的科系還是難與景觀、建築等訓練的專業人員,
只要有才氣,還是有機會打下一片天。
另外景觀案幾乎沒有結構問題,責任小很多呢!!!
另外,特殊型態建築業務已可以考慮,比如說古蹟修復。
但古蹟修復也是一個寡佔市場,想切入這個市場,得付出不少代價呢!!! 

註一: 資料來源: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t=12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uopei 的頭像
    liauopei

    倫敦建築生活紀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