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在策發會會議後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在今日(六月十八日)策略發展委員會(策發會)第七次會議後,會見傳媒時的開場發言:

  今日策發會主要討論六大產業的問題,如何利用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及規劃綱要,和未來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契機去推動。太具體的我就不談了,只講幾個重點,所有發言的委員都支持政府積極推動六大產業發展,這六大產業可以發揮香港的優勢,並可以趁這個珠三角綱要的機會,通過爭取廣東省先行先試,令我們六大產業可以借助內地市場開放,來到得以發展。策發會會議展開以來,很少見到有一次討論全部人有共識,即無人反對政府要發展六大產業。究竟政府應怎樣做呢?當然有不同想法,但觀點並無大分歧。其中一點就認為,政府應扮演積極的角色,爭取同內地的有關當局磋商,開放市場給我們這六大產業。最重要包括,減少產業從業員進入珠三角的門檻,即盡量方便他們進入,特別是在CEPA方面可否盡量加以擴充,來方便他們進入。例如我們跟內地之間就有關產業的認證、標準、資格互認、專業上的承認這些方面,令我們的從業員更容易進入內地。舉兩個具體例子,內地是否可以承認香港的環境評估所用方法與標準呢?假設香港的大學可於內地單獨辦學,其學位可否得到承認呢?就是這些東西了。

  第二點是,政府應該推動內地有關當局除了與特區政府溝通之外,是否能多與香港有關業界,包括企業、那些行業、商會與組織溝通。始終我們與內地的架構、制度不同,即內地政府同意做一件事,就可以推動業界去做。香港因基本上以市場運作為主,很多時香港政府與內地達成甚麼協議,都需要業界配合。如內地政府能加強與我們的業界、民間團體多些溝通,會對於推動珠三角的合作,特別是粵港合作,會相當有利。變了並非只是單軌,即單是政府與政府溝通,而是內地政府與香港的業界、香港的民間團體也可以溝通。這方面的渠道不太多,這些渠道可能也需要特區政府開拓。

  委員亦同意,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土地供應、稅務優惠、資金投入、人才培訓、政策和法規的制定等各種各樣手段去推動這些產業發展。尤其是在環保產業方面,委員認為政府的角色更加吃重,因為政府有責任去通過法例、政策和政府行為去推動市場出現,如沒有上述這些條件,市場跟本不會出現,對於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的角色大家認為應為更加加重,與過去一般看法出現有些分別。

  另一點就是,在推動六大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吸引私人投資。例如在推動教育產業或醫療產業,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吸引私立大學或私立醫院的成立。這些私立大學或私立醫院還可能吸引外資來參與,不一定完全依靠本地資本。如果做到那樣,就不能單純依靠私人自行投資這麼簡單。有些委員認為,如果政府的角色如此重要,那麼是否應多些探討一下公私營合作的問題。他們提到PPP, 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因為很多時候,政府若不參與,私人也不會來投資。但政府和私人共同參與時,又要釐清很多問題,包括大家的職權分工又如何呢?收益分配又如何呢?知識產權方面又如何分配?利益又如何釐定?尤其是最重要的一項,是在概念上要突破過分恐懼被指責「官商勾結」這種心理障礙。有委員認為「官商勾結」這種指控已經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公私營合作的進行,令到有很多需要公私營合作才可以推動的項目結果推動不了。委員認為在這方面不是無須要顧慮到有人會作出這類指控,但亦在肯定要面對這些指控的同時,如何可以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度高、權責分清、分工清楚、利益分配清楚,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來推動公私營合作的發展,否則的話很多這些六大產業會很難上馬。例如,很簡單,即使願意提供土地優惠,都會涉及公私營合作,那如何令到在尊重市場的同時又能做到公平公正,又能達致雙贏的局面?這就需要政府小心處理問題了。

  大體上來說,我認為以上就是比較重點的、比較一般性、原則性的問題。六個產業各自的建議我就不談了,因為都太具體。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50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