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構造在台灣早期是廣被採用的材料,根據主講人林東憲建築師在2000~2003年的訪談研究,雖然竹子的種類很多,台灣早期的竹構造材料主要採用的是刺竹。刺竹在使用上可作為結構用的主要構材,比如說編竹夾泥牆的復壁柱及屋頂的主要樑材和椽條構材。竹子材料在台灣社會的進步下,逐漸減少使用,但是由於竹子的快速生長、質輕、韌性及固碳的特性,在當今追求永續的風潮下,世界各地也開始重新研究這項材料。

台灣早期採用竹材主要採用的是刺竹,但是竹材本身有一項不利的特性:它是一種斷面不均勻的材料,下粗上細,而且常呈現出彎曲的型態。不過台灣早期的匠師們卻非常能夠善用這兩項特性。首先,在下粗上下的形態上,匠師們把它當作牙籤一樣,拿竹梁較細的一邊刺竹柱,並且在立面上採左右交錯串刺的方式處理,於是在整體型態上便可以達到均衡;另外由於刺竹竹材上的形態上自然彎曲,在拿來當竹柱的時候也透過左右對稱的方式來到形態上的平衡。

另外在構造上,林東憲認為台灣傳統民居的竹構是採穿斗式構造,在竹柱及竹梁的交點上的竹柱開口,將竹梁穿刺編織。不過我覺得看起來系統上比較像是剪力牆系統,因為空間構成是透過一片片平面竹構架加上編竹夾泥牆在以屋架連接的方法形成。

相對於台灣竹構造的應用,西方的柱構造的結構構法系統著重在竹材接點的設計,基本上的概念看起來似乎想把竹當作桁架的桿件。而日本有位建築師把竹當作布的編織織理方式設計,型塑空間薄殼系統。可能是因為西方想要利用竹子形塑大跨距的Pavilion空間,所以一直企圖以桁架的方法設計,來思考竹子的可能性;相對地台灣的傳統民間竹構應用,可能相對的尺度偏小,所以都是整支竹子當作結構材使用,台灣與西方的構法比較之下,似乎台灣這種把整支竹子當結構材利用較能發揮竹子本身的材料特性。

最後聽說台灣的大藏建築師事務所今年接受遠東徐旭東委託計畫興建竹構的房子,也可以讓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