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下的標題為"從日本核電廠震害及國際減碳趨勢思考台灣能源系統配置",因為太長了,被修正成"在震災及減碳中思考台灣能源",以下為登載於2011年03月16日的中國時報:

日本仙台大地震不僅帶來劇烈的地震和嚴重的海嘯,更造成核電廠的損害,連續二台機組過熱爆炸,不但造成日本災後供電吃緊,更因輻射擴散更導致日本國民生命健康的隱憂。以此事件反觀同樣位處地震帶的台灣,核電為台灣電力來源最根本的基礎負載,為台灣供應提供穩定且價廉的電力,但在考慮核電廠對於天然災害的抵抗力及危害風險,核電並非完美的選擇。

但若欲淘汰核電又得考慮提供經濟又穩定的電力來源下,電力提供配置勢必增加燃煤和燃燒天然氣的比率,即使採用先進的高效率機組及複循環機組,這兩項電力來源仍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這與國際碳減排趨勢抵觸,也造成國家能源政策的兩難。參考英國及歐洲近年的趨勢和案例,脫離國家系統電網供電的觀念轉換成分散式社區或個案開發的能源自主想法,可以提供解決安全環保又可靠的能源供應的另一個想法。

由於英國將於二○一六年起全面實施零碳建築法規,因此近年完成的社區住宅或者是住商混和的案例,都會附建汽電共生的發電機組(combined heat and power),以求社區或大樓能源自主減少對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的依賴,而這些汽電共生系統燃燒的都是由木頭或木屑壓制成的生質塊(biomass)以減少碳排放。

台灣若能普及採用社區分散型發電設施配置有多項優點,第一是可以降低國家電網的供應需求及依賴度,可以分散天災人禍的系統風險。第二點燃燒物更可以取用在地的稻桿樹葉等材料製成的生質塊,可以減少燃燒煤礦天然氣等石化產品的碳排放,且產生的熱水可以在冬天用來暖房,夏天更可以作為吸收式冷氣機的能量來源,具有絕佳的生態效益。最後原為垃圾廢棄物的稻桿、落葉變成有經濟價值的產品,若來源不足,透過植栽造林或許更可以促進台灣農業再發展,減少農地休耕廢耕的情形。

台灣國家系統電網為了增進能源自主並減少進口能源依賴而採用核能,又因為供電成本採用燃煤及天然氣,而面對全球暖化減碳政策及考量台灣多災的自然環境,政府對於國家能源及產業發產政策應更有策略性及遠見。特別是在考量杜絕潛在的災難危害並真正落實永續發展時,分散式再生能源系統可以提供另外一種能源產業的策略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o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